——三讀法——
瀏覽性的泛讀。
對大部分淺顯易懂的書或閱讀價值不高的書籍報刊,可采取瀏覽法,即通過“隨便翻翻”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內容,或通過看標題、目錄、內容提要、前言等,在有限時間內獲取更多有價值的信息。
探求性的速讀。
有時讀書是為了達到某個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項任務,如尋求某個問題的答案,專門搜集某方面的知識等,這就要求“一目十行”??焖匍喿x的奧秘在于讓大腦跑在眼球前面,掌握快速閱讀的孩子每分鐘能讀200多個字,未受訓練的每分鐘只能讀八九十字。
品味性的精讀。
對名篇名著和其它文質兼美的優秀作品,需要靜心細讀,體會立意構思,揣摩布局謀篇,欣賞妙詞佳句。像人吃東西那樣,經過細嚼慢咽,才能把書中的精華變為自己的知識營養。有的好文章要反復地讀幾遍,甚至熟讀成誦。
——“不動筆墨不讀書”的方法——
圈點勾畫。
即用相關符號在書或文章上記錄下自己閱讀時的見解、感受,或愛或憎或疑或思,如用“____”“?”“——”符號分別標示重點詞句、疑難困惑、偏差錯誤等。
作批注。
即在文章旁邊寫出自己的見解和感受??梢云吩u遣詞造句的精妙,寫出自己的理解、體會和感想,可以談談對同一問題的不同見解或由此引發的聯想,還可以指評原文的紕漏等。
作卡片。
為了便于記憶和積累,鼓勵學生把名言警句、精彩片斷、佳詞妙句等寫在卡片上,以隨身攜帶,隨時翻閱、背誦。
進行再創作。
包括續寫、擴寫、縮寫、改寫等形式。改寫又包括改人稱、改寫法、改體裁等。
以上“動筆墨”的方法,要根據學生年級不同,在要求上體現差異。低年級主要是圈點勾畫、作摘記、做卡片;中年級編提綱、作批注;高年級寫體會、再創作。
邊讀邊思考的方法
邊讀邊思考是閱讀的基本要求,也是其他各類方法的基礎和前提。應通過概括內容、復述原文、體會思想感情、分段分層、理清文章條理等多種形式的專項訓練,引導學生逐步掌握分析、概括、比較、綜合、聯想等思維方法,達到以讀促思、以讀促寫的境界。